- 李劲松;刘烨;
近年来,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风险的预警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以202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4个指标对企业金融资产风险预警。在普遍采用的财务指标基础上,新加入ESG评级,通过构建新的指标体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金融资产风险预警并研究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ESG评级之后,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74.6%,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和判别能力。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模型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风险预警,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
2025年05期 No.43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杜莹;杨蕊;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内在要求;而评估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前提。以河北省2018—2022年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债务水平及政府治理四个维度建立河北省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经济发展、财政实力和债务水平对河北省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影响大于政府治理对其的影响,建议河北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建设,以防范化解河北省地方债务风险。
2025年05期 No.430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文曦艺;
为了探究企业从多元化战略向归核化战略转变的过程及其经济效益,以湘电股份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过度多元化可能导致企业资源分散、主营业务削弱以及资本结构失衡。相比之下,采用归核化战略能够帮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化资本配置,进而提高产品质量与创新效率。因此,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应聚焦核心业务,谨慎考虑多元化扩张,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战略方向,同时加强研发投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结论和启示为企业在面对战略转型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05期 No.43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冯薇;张红漫;
为研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与可持续发展原理,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2015—2022年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研究发现,重污染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与财务绩效呈正向关系,企业披露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有助于提高经营业绩;融资约束在环境信息披露与财务绩效间起到中介效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2025年05期 No.43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田曼曼;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概念、生产力要素、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四个层面,具体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创新性贡献,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释了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实践要求。
2025年05期 No.43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谢慕廷;
在当前地方政府化债工作深入推进背景下,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已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探讨了地方政府化债背景下城投企业转型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城投企业的转型思路,并通过研究T企业、Q企业和S企业三个典型案例,探讨城投企业转型的特点。结合转型思路和案例研究,从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政企协同、打造投融资生态圈、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力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城投企业未来转型的相关建议。
2025年05期 No.43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靖瑜;
分拆上市作为收缩型的资本运作方式,越来越在资本市场上流行。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日渐完善,选择在境内分拆上市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受到监管政策、企业经营战略以及自身经营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企业分拆上市以失败告终。2022年海康威视将子公司萤石网络分拆至科创板上市。从拓展母子公司融资渠道、实现核心化战略、推动管理层融资激励、提高公司价值四个角度对分拆上市的动因和财务绩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即将分拆上市的公司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年05期 No.43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蒙悯;杨紫微;
针对我国PPP项目实践中风险分配失衡引发的合作效率低下问题,整合不完全契约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提出风险初分担与再分担的双阶段动态分析框架,并引入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全国20个省份的338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中介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风险初分担与再分担对PPP项目绩效的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334与0.174,且均通过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产生中介效应;(2)公平感知呈现阶段差异性,风险初分担阶段分配公平主导,再分担阶段程序公平作用凸显;(3)PPP项目绩效提升需兼顾经济产出与关系治理,其中程序公平对绩效的边际效应高于分配公平。结论表明,构建权责对等的风险分担机制、强化协商程序透明度,可有效提升社会资本方公平感知,进而驱动项目绩效优化,对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2025年05期 No.43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杨洋;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不动摇,充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客观、独立、有效的重要监督途径,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制度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不高、审计方法与技术传统保守、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较弱等问题,使得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和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在职能定位方面,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建议职能的发挥,并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与重点;在制度建设和流程设计方面,强调审计流程的业财融合程度和制度更新机制;在审计方法与技术方面,强调审计模式的事前监督、事中完善以及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方面,强调了培训机制的建立以及通过激励机制加强优秀审计人才的引进工作。
2025年05期 No.43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静;
为了应对数字经济情境的挑战,介于封闭企业与开放市场之间的中间型或混合型组织不断涌现,企业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无边界化。针对新型组织形态的企业边界及生态结构变迁问题,创新性地构建了“点、线、面、体”的连续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企业边界的动态平衡状态和演进趋势进行辩证思考,探究了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模块平台化组织的能力互补及协调机制,对连续分析模型中各种形态的产生背景、开放程度、连接状况、企业边界特征等作出了比较。就模块平台化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边界变化原因,从内外部整合程度和专用互补性资源角度进行了显性和潜在影响分析。
2025年05期 No.43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齐雅轩;孔灵柱;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等较为先进的技术受到了更多关注,金融科技则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兴技术产业。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快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商业银行为满足金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开始扩大银行信贷规模。货币政策、银行和信贷客户间不对称信息等方面的影响,加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难度。金融科技通过外部及内部环境共同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银行能在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2025年05期 No.43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鑫;王欣;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基于此,以山西焦煤为代表,提出了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首先概述了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从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山西焦煤成本控制的现状,并揭示了其面临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安全效益平衡困难以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等挑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细化改进措施,包括优化生产流程、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以及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等,以期有效降低成本,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025年05期 No.43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钟锰军;黄程亮;韦燕柳;琚伯玉;
在系统分析当前民办高校零星维修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L学院为例探索了全费用包干单价模式下的规范化管理实践。结果表明,全费用包干单价模式在L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首先,该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了风险防控能力;其次,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有效缓解了建设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最后,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针对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归口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以期为基建零星维修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5期 No.430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乐;
基于高管激励理论、基础资源观和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理论,构建高管激励、人力资本冗余、核心技术能力与研发投入的理论模型。以2012—2022年50家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回归模型。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均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冗余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冗余在高管激励与核心技术能力之间充当部分中介,高管激励可以正向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冗余,进而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研发投入能够正向调节人力资本冗余与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
2025年05期 No.430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勇;
随着新时期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尤为关键。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将科技创新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驱动力,对秦皇岛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长远规划、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进而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5个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即将科技创新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驱动力,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与配置,增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秦皇岛市乃至国内其他城市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5期 No.430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许万润;
乡村电子商务人才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不高,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除了要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这四要素入手,同时也要考虑其他外界影响因素。以当地政府政策实施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在乡村电子商务人才信息素养提升中对信息素养四要素进行调节,使用SPSS软件对136份有效调研问卷进行调节效应回归分析,分析当地政府政策实施因素通过信息素养四要素对乡村电子商务人才信息素养提升是否均存在正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论证,并给出乡村电子商务人才信息素养提升中政府作为调节效应角色如何发挥更好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2025年05期 No.430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婉晴;
随着强人工智能的问世,以及资本主义对资本积累的角逐追求,人工智能逐渐改变就业市场的原本形态,引发劳动力市场的变革。要应对人工智能给未来劳动力带来的就业困境,应从国家调控、社会帮助、劳动者个人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人工智能进行分级分类,严格把控人工智能进入市场门槛;二是企业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劳动力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应对挑战;三是促进劳动力转型,更好地实现“人机融合”,减弱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替代效应。淡化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最终实现人工智能与劳动力的良性交互循环。
2025年05期 No.430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2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朱婉贞;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一般不直接从事经营性经济活动。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其岗位设置主要可以分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这些岗位虽然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积极主动承担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岗位价值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体系,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性质不同,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也与企业员工存在很大差异,在激励机制的构建方面不能照搬企业的做法。以事业单位人员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随后从素质能力培训、正向激励文化、绩效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以及人才成长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期望为我国事业单位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No.43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曹碣岚;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快速加深,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医养结合模式融合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成为缓解老龄化社会养老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人员配置存在结构失衡、专业人才短缺以及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等显著问题。经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政策引导不够有力、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以及医院内部管理存在诸多局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推动内部管理创新、加强跨部门合作等一系列优化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有望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为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5期 No.430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